锅炉配件:省煤器、过热器、膜式水冷壁、集箱、空气预热器,设计、制造、安装、调试。
 0515-86201888
产品知识 >> 产品知识--内容
回转式空气预热器漏风原因及改造措施
发布日期:2015/9/17    阅读次数:2573次    来源:中电

             

    某热电厂3号炉是生产制造的配300 MW机组的锅炉,蒸汽流量1 025 t/h,过热蒸汽温度540 ℃,主蒸汽压力18.25 MPa,给水温度279.4 ℃。在锅炉尾部烟道下面配置了2台直径Ф=10.318 m的三分仓立式倒流回转式空气预热器,其结构紧凑、质量较小,由转子、外壳板、轴承传动元件、传动装置、自控系统等组成,空预器转子的高度为1 780 mm,在满负荷和低负荷时的转速分别为1.139 r/min和0.32 r/min。热端和热端中间层由厚度为0.6 mm 的DU型碳钢波纹板叠制而成,冷端由厚度为1.2 mm NF-6型H=300 mm考登钢(C0RTEN)波纹板叠制而成。   

    空气预热器的径向、周向和轴向均有密封装置,以防止和减少漏风,密封片由考登钢制成。径向密封片厚度δ=2.5 mm;转子中心筒周向密封板厚度δ=6 mm;轴向密封片厚度δ=2.5 mm,旁路密封片厚度δ=1.6 mm。空气预热器配有漏风控制系统和2台伸缩式吹灰器及多喷嘴清洗管。   

    回转式空气预热器转子为圆筒形,外壳的扇形板把转子流通截面分为烟气流通部分、空气流通部分和密封区3个部分。转子转动一圈就完成一次热交换循环,当蓄热板转到烟气侧时,吸收烟气流中的热量,而当这部分蓄热板再转到空气侧时,再把热量放出来加热空气。在运行中存在漏风量偏大的问题,漏风率最高时曾达到33%,漏风不仅增大锅炉排烟热损失,而且加重了因烟温降低所造成的设备低温腐蚀,也增加了风机电耗,漏风问题严重时还会因风量不足直接影响锅炉出力。  

1、漏风发生的原因分析    

(1) 回转式空气预热器的一次风压比二次风和烟气侧的风压均高很多,加上转子与外壳之间有间隙的存在,因此不可避免地存在一次风向二次风侧和烟气侧的直接泄漏以及二次风向烟气侧的漏风。密封漏风是漏风的主要部分,而密封漏风是由轴向漏风、周向漏风、径向漏风三部分组成。其中,径向漏风约占总漏风量的60%~70%。   

(2) 由于回转式空气预热器自身变形,引起密封间隙过大。装满传热元件的空气预热器转子或静子处于冷态时,扇形板与转子端面为一间隙很小的平面。而当空气预热器运行时,转子和静子处于热态,热端转子径向膨胀大于冷端转子;同时由于中心轴向上膨胀,加上自重下垂,使转子产生蘑菇状变形,扇形板与转子或静子端面密封的外缘间隙,在热态时比冷态时增大很多,形成三角状的漏风区,如图1所示。

(3) 空气预热器中间层波纹板积灰严重导致漏风增大。回转式空气预热器长期运行,如不及时吹灰疏通,使冷、热、中间受热面积灰增多,引起风压阻增大,出口烟气负压加大,漏风量上升。另外,波纹板堵灰使上下不通畅,引起预热器冷、热端温差变大,也可以使转子产生蘑菇状的变形更严重。

   空气预热器转子运行时其变形规律为     
   γ=(0.006△T/H)·R·R  式中,γ为转子变形量,mm;ΔT为预热器冷、热端温差,℃;H为转子高度,m;R为转子半径,m。转子高度H和转子半径R都是固定的,所以,转子变形量γ与预热器冷、热端温差ΔT成正比。空气预热器积灰多时上下不通畅,使ΔT增加,进而转子变形量增加,导致回转式空气预热器的漏风增大。     

(4) 漏风控制系统传感器机械部分失灵或不敏感。回转式空气预热器装有漏风控制系统,对扇形板底面和径向密封片之间的密封间隙进行自动跟踪控制,并使密封间隙保持在3.0 mm左右,从而达到对空气预热器漏风量进行自动控制的目的。本回转式空气预热器安装了漏风控制传热器,中心有一根传感棒,棒的下端装有针式探测头。安装时该探头与转子周围“T”字钢上的传感器保持2.4 mm间隙。当转子热态下弯时,扇形板向下跟踪,装在记忆形板侧部的探测头随之向下,直到与传感器接触,这时扇形板已与转子间的间隙处在最小允许值,使传感器向上移动,触发上面探头组件中的初级限位开关,此开关使电动机停转2 s后倒转,使扇形板组升高,扇形板与转子密封片的最佳间隙为3.2 mm。但空预器运行一段时间后发现,因烟道内积灰较多,使探测头通道堵塞,不能自由上下活动,影响了扇形板的跟踪调节,使漏风增大。   

(5) 有少数径向、环向、轴向密封片不整齐。由于长时间运行或受热不均匀,环向、轴向密封片有少数偏斜或变形,使密封间隙变大而导致漏风增大。   

(6) 检修、装配问题,如转子不垂直,漏风控制系统出现偏差,导致漏风增加。  

2、减少空气预热器漏风应采取的对策和措施    

(1) 减小密封漏风。回转式空气预热器的漏风主要是密封漏风,其中径向漏风约占总漏风量的60%~70%。因此,解决回转式空气预热器的漏风问题首先应尽量减小径向漏风。利用机组临检、大、中、小修、技改的时候对空气预热器各种密封元件进行检查调整。对少数径向和环向密封片因受热原因使材料在高温区域发生一些塑性变形,着手进行更换处理,以保证减少密封间隙漏风发生;冷、热端旁路密封按照间隙数值进行校正,更换不合格的旁路密封片,应采取两片叠置交叉形式安装,减少旁路漏风;对轴向密封检修发现间隙超标,根据安装时数据进行调整,避免轴向漏风;中心筒处由于密封材料没有堵实,另外有的地方磨损,会造成漏风,发现后及时重新填实密封材料,磨损处及时补焊处理。   

(2) 加强对空预器传热元件的堵灰进行疏通。由公式知道,必须尽可能减小ΔT,才能使转子变形量和漏风减少。如果传热元件堵灰无法疏通,将使ΔT增大,空预器的漏风增大。一方面应使用吹灰器进行吹灰外,还要使用空预器底部新装的“空气炮”定期除灰。另外,大小修时用高压水多嘴清洗管进行喷射除灰,对发现堵死的元件要加强疏通。大修时采取将传热元件盒取出,割开盒架,对堵死的传热元件一片一片清理,然后全部重新安装。  

(3) 调节好漏风控制系统扇形板的水平位置。如果漏风控制系统扇形板本身不是水平的,扇形板可出现前后左右的倾斜,必然会导致因漏风控制系统出现偏差而使漏风增大。因此,减小空预器漏风必须保持扇形板的水平,要对扇形板的水平进行测量,即将任意一处径向密封片转到扇形板的两侧进行测量,如测量结果不水平要采取措施进行调节至水平。   

(4) 避免空预器上部烟道挡板轴封的漏风。原甲侧空气预热器上部烟气入口处挡板各有4组,每组有4块挡板,共计16块挡板,每组挡板由电动装置SMC-03/H2BC控制。乙侧空气预热器情况与甲侧空气预热器一样。设备运行一段时间后甲乙侧空预器上部挡板轴封密封不严有漏风,并且一些挡板卡涩不能运行或关闭不严密。

(5) 消除空预器上部烟道的漏风。更换空气预热器上部烟道的第四波、第六波伸缩节。伸缩节材质改为1Cr18Ni9Ti,增强其耐磨性能以消除漏风。    

(6) 改进扇形板控制系统,降低漏风率。解决热端径向密封是在其上方设置扇形板控制系统,动态跟踪转子变形,以隔离烟道和空气,从而达到消除漏风目的。

(7) 回转式空气预热器漏风控制系统改造运行一段时间后,尤其是启停炉,控制系统恢复能力差(指示器原始刻度数值与实际指示间隙值有误差),使间隙跟踪出现偏差,如发生故障退出运行,扇形板控制强制抬起,反而增加了空气预热器漏风。2010年技改后空气预热器漏风降低后又出现反弹。因此,2014年11月热电厂3号炉大修进行改造,改造部件的材质为Q235-A。
改造步骤为:   

1) 割除原扇形板控制系统(调节器、执行器)并用配件封堵6处。一次风/烟气侧、一次风/二次风、烟气侧/二次风之间均用重新设定加宽的扇形板替换,安装新的扇形板调节器,现场安装支撑槽钢时,根据需要修整顶部结构,以便槽钢正确就位。   

2) 拆掉原来的顶部轮鼓密封管道,然后用钢板封堵,最后将配件一端焊到烟道,另一端焊到轮鼓密封罩出口。   

3) 拆除所有径向密封片、轴向密封片、转子中心轴密封、外环密封片、扇形板固定密封,安装新的改造部件。安装密封时,不要拆下径向隔板间垫片,拆下径向密封时,不要拆下轴向密封,安装好径向密封后再拆下轴向密封,径向密封螺栓拧紧力矩244 N·M,轴向密封螺栓拧紧力矩476 N·M。   

4)将径向密封安装就位;拆掉原调节杆、拆掉托架、拆掉原轴向板,从现有设备拆掉所有连接件。在转子外侧壳板上割一个孔用于焊接轴向密封板时作为穿过门,安装轴向密封板分组件(烟气/一次风)1件,轴向密封板分组件(一次风/二次风、二次风/烟气)2件,轴向密封板调整到位后,焊接及调整轴向密封片;转子中心轴密封按以下程序安装就位:① 在嵌入填密环的剩余部分前,把油涂到填密环上,将填密环两端的一部分送入密封座套中,采用木制垫块与内压套将其轻轻嵌入密封座套的底部。② 重复上述操作将填密环的其余部分嵌入密 封座套中,确保填密环的接缝相互错开90°。③ 紧固压套螺母至中心轴被轻轻夹住,随之将密环压套旋松到能用手指紧固即可。④ 在现场将螺母旋动两圈,以作进一步的调整直到获得较为满意的密封效果。⑤ 与轴接触的编织式填密环,其“V”形结构的顶尖指向应与轴的旋转方向相反。⑥ 在安装中密封座套、压套、填密环、密封垫的接口位置相互错开。   

    外环密封片安装尺寸:转子T型钢半径5.283 m,旁路密封角钢内半径5.325 m。靠近扇形板处密封片和改造后,烟气侧密封片总长14.800 m,一次风密封片总长2.550 m,二次风密封片总长10.775 m。    扇形板固定密封是调整好扇形板后,将26处150 mm×150 mm的孔封焊堵严。   

    热电厂3号炉大修回转式空气预热器改造完毕后,本厂生技部门试验组进行测试运行数据:回转式空气预热器漏风率为7.4%。两次改造探索实践降低了漏风系统的漏风率,提高了锅炉效率,取得了较为明显的经济效益。   

3、结论     

    回转式空气预热器的漏风是回转式空气预热器普遍存在的问题。设备状况不同,漏风的原因也不同。如何减少漏风应是火力发电厂不断探索并加以解决的方向,通过上面热电厂检修实践,采取上述检修改造措施和改造设想,其漏风率是可以降低的,这有利于锅炉排烟热损失减少,降低烟温引起的设备低温腐蚀,减少送风机、引风机的运行负荷,降低其电耗,节约厂用电,防止由于回转式空气预热器漏风而影响锅炉出力问题的发生。